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戴建英先生文章 > 正文

感悟“孙式太极拳”推手(2-3) ——戴建英

2013年05月14日 戴建英先生文章 ⁄ 共 5426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5,686 views 次

二、太极推手的内涵

孙禄堂老先生说:“以八式含五行诸法,动作流行,使神气宣布于外,化而为八,是太极之用也。”老人家又说:“打手之诸法,棚、捋、挤、按、采、挒、肘、靠八法也。”从中我们可清楚地看到,太极之用的内涵,即太极推手的内涵是八法和五行。

孙剑云老师说:“太极推手,是以练‘用’为主,寻求致用之门径。其用法有棚、捋、挤、按、采、挒、肘、靠八法,八法中以棚、捋、挤、按四手为基础。初练习推手,需先以‘四手’为基本练法,反复操练,细心体会,练到粘连黏随,不丢不顶,手足灵活而有分寸,能准确判断对方劲的大小、方向、变势,才能达到‘引进落空’,‘牵动四两拨千斤’的效果。采、挒、肘、靠以及诸种手法皆有其中变化而出。此时将能通体虚灵,圆活无碍,变化无穷,而非笔墨所能尽言。”

孙老师又说:“八法分为‘四正’和‘四隅’。四正是:棚、捋、挤、按。四隅是:采、挒、肘、靠。四隅也叫作‘大捋’。”

从中我们可清楚地看到,太极之用的内涵,即太极推手的内涵是八法和五行。

八法就是:棚、捋、挤、按、采、挒、肘、靠。

五行是:进、退、顾、盼、定。

而八法又分为四正、四隅及大捋。

(一)、八法

八法是太极推手中的具体手法,也是具体的劲力。实际上,太极推手就是较手双方,使用棚、捋、挤、按、采、挒、肘、靠等八种手法,互相粘连黏随,互相作用,寻找时机,将对方发放,摔跌、擒拿的一种交流、切磋、比赛的形式。

1、 

孙老师说:“棚就是一种由内向外的弹簧力承接对方来劲的技法。”

棚,是太极拳中排在首位的、也是最重要的劲力和方法。

棚,有膨、撑开、张开之义。是一种由内向外的力。具体讲,就是双臂或单臂撑开,承接对方的来劲,使自己之臂不致被突然撞击。但这种力并非是与对方顶抗,而是指不瘪而言,所以撑开、张开不等于抗,不瘪也不等于抗。因此,棚不等于抗,不等于顶牛。这就好像一根正在承受压力的弹簧,当压力增大时它随之收缩,当压力减轻时它随之伸张。而且无论压力增至多大,来的多么迅猛,都只能将它压而缩之,却不能将它压瘪以致摧毁。这种缩而不瘪、缩而含张的手法和劲力,就叫做“棚”。

孙老师又说:“棚有直棚、横棚上下之别。棚时要粘住对方的手,随即变换方向,划一圆形,使对方之劲不能发出,或发出也被化去。”在这其中,我们可以悟出,在棚法的运用中有三种情况:一是,要粘住对方,但不要顶牛,要“敌进我退,敌退我进”,使对方的手臂始终在我掌控之中。二是,要使自己的手、腕、小臂、肘、大臂、肩形成一个圆弧形,使整个臂膀蕴藏着向各个方向的圆活力,处处都是力的作用点。三是,棚为八法之母,要随时就势而派生出其他七法。例如,在棚的运用中,就可产生棚化、侧引,以致捋法。另外,棚还可乘对方压我之意断失,压我之力断无之机,突然反弹崩发。此时的棚就成为膨、伸张,进而演生出挤法、按法。同时,又因为棚具有向各个方向运转的圆活力,善于运化,从而又生化出采、挒、肘、靠等法。

棚是八法之母,是八法的基础,所以要想练好推手,首先要将棚的基础打牢。

2、 

孙老师说:“捋是一种顺着对方手臂的来势,用双手擒其腕、肘,而向侧、向后的牵引力。”

捋,捋顺之意。是一种借对方来劲,顺其势而取的回收力。

当对方向我中路打来,并对我使用棚、按、挤的手法,我立即一手握其腕,一手托其肘,顺势拧腰退步、转身向自己腰的侧后牵引其臂,使其向前摔跌的一种技法。这是一种变守中寓攻的招法,既化解对方的进攻,使其招法和劲力落空龙,又借劲反击,使其受制。

运用捋法时,要掌握好三点,一是,要顺着对方的来劲而动,但自己的力的方向要和对方力的方向成一锐角。二是,拧腰坐胯、含胸拔背,要干净利索、一气呵成。三是,双手始终不离对方的肘腕,严防对方乘势反捋,并借机使用肩胯打来。但特别注意的是,擒肘之手,要紧粘其肘,以防对方乘势以肘击来。正如孙老师所说:“捋有向上、向下及平捋之分。捋时须一手按住对方的腕,另一手按对方的肘,使对方没有活动余地而顺势捋出,同时也可防止对方趁我捋时,进步横肘,将计就计以取我中。又捋中亦有撅劲,易伤人,不可轻用。”

捋法在实战中,多为乘势倒步大捋。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乘人之势、借人之力、借力发力、以巧取胜的方法。

3、 

孙老师说:“挤就是用手背或前臂向对方推去,使对方失去平衡的一种技法。”

挤,是我乘对方力劲回收时,或对手攻我之力出现凹欠时,我立即用前臂或手背(通常用另一手掌在前手内侧助力)挤向对方身体,使我之前臂、对方被挤之臂和对方的身体紧密接触,使对方被挤之臂不能动弹,使我之力直接作用于对方身体,致使对方失去平衡的技法。

挤,通常是在自己受到对方捋劲时用的技法,着力方向与对方着力方向垂直,这样就会破坏对方的捋劲,造成我顺他背之势,这就是所谓的“挤可破捋”。挤要横排,需借助肘劲。孙老师说:“挤有正挤、偏挤、加肘挤诸法。如用臂以曲线挤,则随时随势变换力点,处处均可发劲。

4、 

孙老师说:“按是用双手指、掌接触对方手臂并向前、向下推按的一种技法.

按,是用自己的单手或双手的手指或手掌接触对方一臂或双臂之腕部和肘部,但不能脱手撞击对方,而是向前或向下推按对方,使对手向其身后放出或倾倒之技法。

在推手中,按法可以按压、吸纳并化解对方的棚劲、挤劲,而且还可以乘虚而入,推掷而去,使之倾倒。孙老师说:“按包括轻灵或虚实,左实右虚或右实左虚,两手或开或合,总之依势而变。

总之,上面四种技法称为“四正”。四正之意,就是东、南、西、北四个正方向。明朝王宗岳《太极拳经》中说:“棚捋挤按,即乾坤坎离,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巽震兑艮,四斜角也。”此种说法出于中国古代《易经》里的八卦哲学理论。八法对应八卦,即八法中棚、捋、挤、按、采、挒、肘、靠,对应八卦中乾、离、坎、坤、巽、震、兑、艮。其中乾、离、坎、坤,是方位里的南、东、西、北,四个正方位,故曰四正。而巽、震、兑、艮,是方位里的西南、东北、东南、西北为四个角,隅者,角落也,因此称为四隅。这就是四正、四隅的来历。

孙老师说:“八法中以棚、捋、挤、按四手为基础。初练习推手,首先以‘四手’为基础练法,反复操练,细心体会,练到粘连黏随,不丢不顶,手足灵活而有分寸,能准确判断对方进的大小、方向、变势,才能达到‘引进落空’、‘牵动四两拨千斤’的效果。采、挒、肘、靠以及诸种手法皆有其中变化而出。”孙禄堂老先生说:“总以棚、捋、挤、按四手,为打手根基正手。故先以棚、捋、挤、按四手,常常练习,须向不丢不顶中求玄妙,于不即不离内讨消息。”由此可见,四正是太极推手的基本技法,要想练好太极推手,就必须先练好四正,然后再练四隅及其他。

下面再接着叙述四隅。

5、 

孙老师说:“采是采住对方之手,使之不易变动。”

采,就是用单手或双手(一般情况下用单手,用双手时也是一瞬间即过)抓握、擒拿、摘取对方的指、腕、肘、肩等关节,以控制和发放对方之技法。

此法在推手中有较多使用,因为它是一种攻守兼备的技法,是攻、防和转守为攻的一种至关重要和非常便捷的招法。同时,它常常为进一步实施攻击创造先决条件,以致达到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的目的。

采,也是擒拿范畴内的一种技法,它既可牵制又可发放对手。如果和挒法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巧妙控制对方,甚至可伤筋动骨、封穴闭脉,而伤及对方。因此,实际运用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采,方法形式多样,有横采、掳采、掏采和吊采。但都要遵守一条原则,即,采前轻,采时快,这样不易使对方发觉。另外,在发力时,要凭借腰和腿的旋转进退起落灵活多变,以达到以轻巧敏捷而取胜的效果。

6、 

挒,从字典讲,它有扭转、回旋、折断、揉搓等意思。

挒,从推手上讲,就是自己用单手或双手,从正向,或反向,或横向,以一种快速旋转的劲力,扭转对方的腕、肘、肩等关节,使其本来稳如泰山体势和无懈可击的架式,瞬间出现破绽,立即其体位发生转动而被我放出,以致被摔跌的一种技法。

挒,也同跤行中的一种摔法。其原理都是使对方关节旋转而失去平衡。最典型的手法是,一手托对方的肘,一手压腕,相对拧扭其肩、肘关节,使其倾倒。挒法的发力是,先松后紧,身体要和双手配合,腰似螺旋力,发劲如惊雷。

孙老师说:“挒是用掌挒开对方,是彼失去重心,而改变力的方向或中断。但不可握住对方之臂用力拽去,如此则失其意,并为人所制。

7、 

孙老师说:“肘是用肘顶向对方.

肘,就是用肘向前面、或侧面、或后面击打对方,或者用肘部棚、捋、挤、顶、撞、挂、掩、化、引对方劲力的一种技法。

在推手时,当双方距离比较接近的情况下,并且用手或其他部位都不如用肘方便而顺手时,正是用肘的最好时机。用肘时要以腰、胯、身紧密配合。但是,肘法的威力较大,易伤及对方,故时刻要有用肘意识,但要点到为止。同时要谨防对方用肘,随时注意控制住、封住对方的肘,以便保持全面的攻防能力。

8、 

孙老师说:“靠是用肩挤靠对方。”

靠,就是用肩、背挤靠、靠击而发放对方的一种技法。

靠,是在比用肘法时还要接近对方是使用,这时用拳或手都不利于进攻,用靠最佳。孙剑云老师经常对我们说:“远拳、近肘、贴身靠”,就是此意。孙式太极拳推手中的“大捋”里,就明显有靠法的应用。使用靠法时,以肩贴近对方胸部,紧接着气沉丹田,肩、胯、腿、脚高度协调一致,瞬间整体爆发出一股弹簧力,要有雷霆万钧之力、排山倒海之势。但靠法力大势猛,易造成伤害,用时慎之。

上面四法合称四隅。下面介绍八法。

(二)、五行

太极推手中的五行是指进、退、顾、盼、定,也就是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五行哲学理论中的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对应五个方位是右、左、后、前、中。因此,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分别对应五行中的火、水、木、金、土,所以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是太极推手中的五行,也称五步。

五行也属太极推手的范畴,它要和八法协调配合使用。前进和后退,不只是步法进退问题,还包括身体的其他部位的进退问题。同样也是,左顾和右盼,不只是眼睛的动作,也含有肩、肘、手、胯、膝、足等有关部位的顾盼。中定更是这样,中属土,土含生万物,它是全部技法的核心。

1、 

进,前进,就是向前进步。目的是逼近对方,向对方发起进攻。

在推手时,向前进步,就是向前移动重心,始终保持自己身体的动态平衡,借以来配合八法,以达整体发劲效果。“手脚齐到方为真”。

孙老师说:“进步必跟,退步必撤。”她老人家强调,在推手时,适时适势向前进步,后腿必须同时跟上,以配合八法发挥整体效果,重心因势在两腿移动,使自身的平衡不被破坏,以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下一节后退中的退步必撤也是这个道理。

2、 退

退、后退,就是向后退步。目的是远离对方,暂避其锋芒,蓄势待发。

在太极推手时,向后退步,一是在敌顺我背时,化解对方的猛烈攻势,然后发现其破绽,乘虚而入,是一种积极防御的技法。二是攻击的另一种形式,即退中有打。如孙式太极拳中的“倒撵猴”,就是在退中打。

3、 

顾,左顾,即环顾、顾及,眼环顾,手顾及,是眼手协调统一,进行周身防御的一种技法。

在太极推手时,要顾及到自己的全身,不给对方有可乘之机,这是一种战术防御的招法。在较技中,攻和防总是辩证的,既要保存自己,又要打败对方。只有保存好自己,才能有打败对方的可能。

先贤们的拳论里说:“顾在三前,盼在七星。”。徐明桥老先生在他的著作中说:“三前即眼前、手前、脚前。此三前为敌我决胜之场合。因此,在推手时,时时处处都要有防御意识和全身整体协调一致的抵御技法,这就是太极推手的“顾”。

4、 

盼,右盼,即盼望、心想、希望、想要看到之意,也就是想要看到要发生的事情的一种意念,也是对即将出现的局面的一种准确的判断。这个“盼”字充分体现了孙式太极拳的“其意在先”的深刻内涵。

前面提到的“顾在三前,盼在七星”中的“盼在七星”的七星,是指肩、肘、膝、胯、头、手、足,人体的七个部位。盼,就是时刻想到对方身体的七个部位随时可能对我发起攻击时,我所具备的防御之心。同时,我也意念着我的身体的七个部位随时向对方发出攻击。总之,随时想着、看住对方的七星,同时也想着、运用好自己的七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以意领先,意到气到,气到力到,力到手脚齐到,手脚齐到放人丈外,这就是太极推手的“盼”。

5、 

定,中定,有安定、稳定之意。这里的定是指身心两个方面,一是心续要安定,二是身形要稳定。

在太极推手时,时时处处都在进行着激烈的攻防运动,这首先就需要竞技者要有良好的心态,即安定的心绪。只有这样,才能神情自若,临危不惧,思维敏捷,反映迅速,出手有章,行步有法。同时,竞技者要有稳定的身躯,平衡的体态。站桩是静态平衡,拳架是自身动态平衡,而推手则是双方相互作用中的动态平衡。最后这个平衡就是五行中的“定”,有了这个定,就能在较技中立于不败之地。孙氏太极拳中的“进步必跟,退步必撤”就是实现中定的真谛。

上面讲的推手的五行,进、退、顾、盼、定,这五行之间不是孤立、固定、静止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变化的,运动的。首先,五行中定是基本的,其他四个都要以定为核心。定,即中定,五行属土,土容生万物,金、木、水、火,都由土所生,都由土来承载。只有定好了,进、退、顾、盼才能发挥作用。另外,进和退,又必须在顾的前提下,在盼的支配下进行。而顾和盼,又必须由进和退来完成。所以这五者必须密切配合其、协调一致,才能在搏击的剧烈动态中,身体保持高度的动态平衡,以致不被击败,而战胜对手。

那么,八法和五行又是什么关系呢?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