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孙存周先生文章 > 正文

太极拳学讲义——孙存周

2011年11月08日 孙存周先生文章 ⁄ 共 1358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10,486 views 次

太极拳学讲义
内家拳术,乃动中求静,强身固气之学也。能使吾人之精神,藉拳法顺逆伸缩阴阳变化之姿式,于无思无意之中得以修养也。其法姿式简易,即无折腰曲腿之苦,复无奇异难能之态,虽男女老幼皆可习之。身体过懦者,可以使之强;过刚者,可以使之柔。即或身体极弱及有劳伤病症者,因其不尚血气不努力,纯任自然,故亦能练习。有百益而无一害,久之气质中和,胸宽腹实,气固神完,却病延年,可操在券。
太极拳,又名十三势,即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是也。练习姿式,约有百余手。初练似繁难,殆少入门径,知其总枢,则不难从事自习也。其枢在腰,力起于脚跟(即呼吸以踵之意),形于四肢,心静意专,一气贯穿,形以意运,不断不滞,气如车轮,动作不散乱,总要在〇中求方法。所谓得其环中,则应变无穷也。
练拳必须心静,心静则意专,意专则举手动足,左右前后,伸缩往来,上学相随,内外一气,变换姿式无不如意。意之所至,即力之所至也。
变换在腿,含蓄在胸,两肩松开,气往下沉,力起于脚跟,主宰在腰,运用在肩。伸缩如前面有物,彼退我进,彼进我退,有不丢不顶之意。

开手 合手
开手如两手抱一气球,两肩向外松。两手有因气球膨胀,自然左右分开之势。合手两手极力相合,空中仍似有一气球状,两肩仍向外松,所谓内开外合是也。
练习时无论何式,应注意身体不可忽高忽低,总要腿弯曲如半月形,尤须塌腰顶头。盖不塌腰则身不整,不顶头则精神提不起。


单鞭
两手由心口处,向左右如捋一长竿,徐徐分开,左足同时向左分开。注意松肩,开裆。此时两腿跟向外松开,腹自能松。腹松气即能收敛入骨,神舒体静。

提手上势
全身重心移在左腿上,腰塌住,左手向上画一弧线至额处。右手同时向下画一弧线至小腹处,右足亦靠在左足处,足尖着地。七 白鹅亮翅!

左手下落至胸下,右手腕向外扭,手心向外,同时从左手外面向上起至额处。右足即向前进步,足跟着地。两足距离自己约之,重心勿移动。再将右手由右面部,似挨不挨落下之胸下。肘要下垂,不可抬起。左手亦同时微向上起至与右手相齐,两大指相离寸许,向前徐徐推。右足落实,重心移至右足,左足至右足后,足尖着地,两胳膊似曲非曲,似直非直。两目注视当中。注意,换式务要一气贯串,不可散乱,以意导气,徐徐下沉,呼吸绵绵若存,不可闭气,尤不可努力。(详解见先严禄堂公著太极拳学)

搂膝拗步
左手向下画一弧线至左胯处,同时左腿向左后进步,足跟着地,右手微向后拉与右肩平,再从口边向左推去,左足落实,右足跟至左足后,足尖着地,重心移至左腿微停,右手向前推时,似前面悬一重物推彼向前之意。

九 手挥琵琶式
退右足伸左手,左足亦退,右足前足尖着地,身侧面两(胳)膊,似曲非曲,是直非直,左前右后。


上步搬拦捶
左手心向下往回搂至脇处,进左足左手向回搂时,右手心向上从左手下面向前伸。再右手同样向回搂,进右足左手同样从右手下向前伸至极处,即向里扣,如前面有人打来,扣住彼手相似。进左足,右手由脇处握拳,从左手上直向前打去,右足跟步,足尖着地。
十一
如封似闭
两足先后退回,左足尖着地,两手向后曲回,肘靠脇处。
十二 抱虎推山.

左足进步,两掌向前推,右足跟至左足后二寸许,足尖着地。
注意)

自搂膝拗步至抱虎推山,换式形虽停而意不断,务要意气力合一,手足一致,身体高低一律。尤须留意松肩松腹。(详解见太极拳学)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