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更多作者文章 > 正文

学练武当剑五十年——李天骥

2012年02月22日 更多作者文章 ⁄ 共 2253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4,523 views 次

1982年在南京国际武术邀请赛表演会上,我表演了一段武当剑,引起很多同道和爱好者的兴趣,他们询问我学练武当剑的经历和体会,不由得引起我的许多回忆。
承前启后 蜚声武坛

1930年,武术名家李景林到济南创办了“山东省国术馆”,函聘我父亲由上海到山东担任教务主任。当时我18岁,在馆中任练习员。向李景林先生学练武当剑。

李景林先生是河北枣强县人,自幼嗜好武术,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后曾任奉军第一师师长,河北省军务督办。1925年以后,李景林受张作霖猜疑被通电下 野,嗣后全力从事武术活动。李景林自称其武当剑学于皖北异人陈世钧。其实这是虚构,因其人无处可考。实际上李景林的武当剑受教于辽宁省北镇宋唯一。 1922年李景林在锦州一带驻防时,其部下丁齐锐结识了武术家宋唯一。宋精八卦掌及剑术,并著有《武当剑术》三册。李迎请宋至师部,后又请至天津,待若上 宾,请教拳法,剑法。同学的人还有李景林的部下蒋馨山、郭歧凤,丁齐锐、张宪等人。当时宋唯一的剑法以单练,散练为主,李景林学练后,朝夕揣摩研究,在继 承单练的基础上,创编了对练,以高超的剑法享誉武坛。

全面锻炼 打好基础

山东省国术馆武当剑的教学以李景林先生讲解示范为主,辅导教师是林志远。教学中讲究先练内勇,次练外功,后练剑法。 内勇是指精神素质而言,包括武德修养,意志锻炼,性格及品质陶冶等等。外功指力量、速度,柔韧,耐力等身体素质的锻炼。严格基本功,并辅以其它拳术。总 之,当时学练武当剑强调从精神上,体质上全面锻炼,打好基础。 武当剑以宋唯一原著之击,刺,格,洗为剑法“四母”,后经李景林根据对练套子提炼出了抽,带,提,格,击,刺,点,崩,搅,压,劈,截,洗等“十三种剑 法”进行操练。教学中,李景林要求学员运用剑法如“使筷夹豆”一样准确无误。每一招式先求舒展正确,再求紧凑熟练。反复练习,一丝不苟,直至得心应手,身 剑合一,劲力起于腰腿,贯于剑锋,才算合格。例如在练习对剑中的第一趟原地“翻格带腰”的动作时,要求攻者弓步尽量迈开向前反格,直逼对方而后带腰,防者 须折腿虚坐,含胸转腰、翻腕提肘,由化转为进攻。两人一来一往,不即不离,攻守相兼,两把剑由慢而快,粘连一体,轻盈相随,不准发出磕碰之声。从而体现出 武当剑“彼微动,我速动,动则变,变则着’,“不迎不架,避青入红”的特点,为进一步练第三趟和“活步对剑”之反格带腰打下基础。

手眼身步 四要贯通

武当剑法,把手法,步法,身法,眼法的训练称为练习“四要’。只有做到“四要”贯通,与剑法相合,才能称得上剑术入门。手法指上肢运用。其中肩为根 节,它是连接身与 剑的通道,传达劲力的关口。变转时肩要松顺自如,肘是上肢中节,要求变换迅速,带动腕指。腕指为梢节,握剑时切忌死抓硬握,以保证剑在掌中的灵活运用。剑 法不同,握剑时掌指的用力部位也要不断变化,这种握剑方法称为“活把”。即拇指,中指。无名指握剑,食指和小指松活。平时要经常操剑在手,圈,崩,点,刺 不断练习,提高掌,指对剑的感觉控 制能力,更主要的是使臂力和手腕力量透达于剑锋,而有弹力。左手剑诀也要注意配合剑法运用得当,上下左右前后呼应,或分撑平衡,或顺势助力,或穿插挥舞。 总之剑法不停,剑诀不止。
步法是剑术的基础。武当剑的特点以走化旋转,轻快善变著称,在古剑谱中曾有:先练手法。步法,直到在山路上疾驰,,能以竹枝击中猿猴时才授以剑法真谛 的记载。武当剑步法要求“一轻,二稳,三快”,“动如轻风,稳如山岳”。练习时足心要空,脚趾要抓地,膝,踝要富有弹性,腰,膝,腹,背同时发力。除根据 古谱练习八卦步法外,可以经常采用桩步,行步,左右圈步,盘旋等方法,加强步法基本功训练。

身法是练好剑术的关键。武当剑要求“身与剑合,剑与神合,于无剑处,处处皆剑”。身法要“随着剑法屈伸吞吐,进退盘旋,转折拧抱,不断变化,而又总不 失顶头正脊,含胸拔背,松腰沉气,缩胯敛臀”等基本要领。发力时,腰背要有“顷刻而泻的抖擞弹力”。李景林在示范教学中,常要求学员做圈剑法,抖剑法和崩 剑等练习。不仅原地做,还要结合步法,身法,腾空跳跃操练。要求学练者“身如游龙,剑如(蛇)吐信,手,眼,身,步,剑熔为一体”。例如腾空击剑,他要求 通过腰的旋绕带动剑的云搅,剑的云搅又促进腰的蓄力,使身体好似一架压紧了的弹簧,突然身剑展放,晴空而起,凌空一击,腰背之力透达剑尖,表现出古剑谱所 讲的“一击之间恍若轻风不见剑”的妙技胜境。

武当剑的眼法要求“一瞬即明,敏锐异常”。武当剑要求的“内有养精蓄锐,凝神敛气之功”,要通过眼神得到体现。不仅明处要保持“全神贯注,镇静从容, 伺机而发的气慨,在暗中也要做到凝神息虑,察觉对手,以便达到蹈虚乘隙”的要求。通过不断操练体会,我认为眼明,手快,身灵、步活,是指导武当剑练习的 “外四要”,神领,意坚,气沉,劲整则是指导练习的“内四要”。

剑不离手 艺无止境

李景林先生于1931年12月在济南病逝。李先生晚年对此剑又略有改进。后来我在父亲严格指导下继续研究。特别是后来通过与郭岐凤多次合作表演“武当 活步对剑”,互相促进,获益匪浅。其间郭岐凤,林志远和我对武当剑中的“顺人之势,因敌变化,避实就虚,刚柔相济”的剑理,对“太极腰,八卦步”在剑法特 点中的体现,以及对套路中某些动作的改进,通过互相切磋,交换看法,使我又有了新的体会。

建国以来,我先后在北京,天津,上海,哈尔滨等地与武术行家同台表演几十次。学研剑术,至今未辍,屈指五十余年。我虽年近古稀,应是“人间重晚晴”之时,我愿竭尽棉力,为我国武术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余生。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