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童旭东先生文章 > 正文

民国时期的形意拳——童旭东

2012年02月13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5530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5,057 views 次

形意拳创始于何人,长期以来有不同的说法,有达摩说,有岳飞说,也有姬隆峰说,近人比较普遍认同姬隆峰化枪为拳创心意六合拳的说法,此拳传衍两百多年至李能然,为之一变,经李能然改进提高成为形意拳,因此一般又认同李能然为形意拳之祖师。形意拳发展到清朝晚期,虽然在人才、理法、技术上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尚未被当时武术界广泛认同,更未被社会所认识。根据《清稗类钞》记载,截止到清末,各派拳术共列有数十种,其中无形意拳,可见直到清末时形意拳在社会上影响不大。民初,形意拳异军突起,一方面是形意拳在人才、技术、理法等方面长期积累的结果,另一方面主要得益于两个人起了关键性作用,一位是李存义,一位是孙禄堂。

李存义的贡献主要是在人才培养方面,1911年天津成立了中华武士会,该会在中国北方武术界颇有影响,其中汇聚了北方重要拳种如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通背拳、八极拳、披挂拳的代表人物,在李存义等人的努力下,很快中华武士会就成了形意拳的发展基地,武士会的骨干不仅以形意拳家为主,而且武士会也成为各派武术家学习形意拳的中心,时人称:“大河以北宗之”。这对壮大形意拳队伍、培养形意拳人才贡献巨大。

孙禄堂则是全面提升了形意拳的技术,完善了形意拳理论,通过对形意拳的全面提炼与熔铸,使形意拳成为完备一切武技的三大基础之一,形上形下一理贯之,升华了形意拳文化品位。于是形意拳在民初时的众多拳派中能够脱影而出,为社会各界所瞩目。因此,民国时期是形意拳发展的鼎盛时期,尤其是民初这20年,形意拳的发展达到了巅峰。主要表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 形意拳理论始臻完善并不断丰富

二、 形意拳技术体系走向完备

三、 高手辈出,形成巍然壮观的形意拳流派

四、 形意拳门人擂台战绩显赫

五、 形意拳出身的孙禄堂成为中国武学领域的巅峰人物

下面分述之:

 

一、 形意拳理论始臻完善并不断丰富

 

民国前,形意拳虽有拳谱传抄,但“隐语错杂,文字讹误”,不成理论,至民国四年(1915年)孙禄堂出版了《形意拳学》,形意拳理论才始臻完善。此后又有刘殿琛的《形意拳抉微》、李剑秋的《形意拳术》、姜容樵的《形意母拳》、《形意杂式捶》、靳云亭的《形意拳谱五纲七言论》、凌善清的《形意五行拳图说》、薛颠的《形意拳术讲义》、董秀升的《岳氏意拳五行、十二形精义》、宝鼎的《形意拳谱》等著作对形意拳的理论皆有所丰富,尤其是孙禄堂的《拳意述真》不仅是形意拳,也是传统武学的集大成之作。后来出现的岳飞的《九要论》虽是伪托之作,但其内容得到一般拳家好评,也可归为民国时期的作品。民国时期的武术家中对形意拳理论的形成和完善贡献最大、成就最高者是孙禄堂,其主要成就为:

1、 创立了以修为内劲为核心的形意拳体用理论,形成了以以无极为体,以太极为用,以三体式为基,以五行为纲、十二形为目、以中和为宗旨的形意拳理论体系。从而将郭云深的技术理论和宋世荣的拳学思想有机地融合在一个完整的拳学理论体系中。

2、 总结出形意拳演习要义即一塌、二缩、三扣、四顶、五提、六横顺、七起钻落翻等技术要则,并提出“顺中用逆、逆中行顺”这一符合中和原则的技术运作的总纲。

3、 提出形意拳的修为特性是对劲性的纵向开发,提升劲力的协同作用质量,即“形意以经之”,其性质属“地”。

4、 揭示出形意拳的作用原理符合儒家“诚中”之理,具有浑圆纯刚的作用特征,完善了培育至大至刚的刚球劲力结构。

5、 提出形意拳“打坚不打瑕、击实不击虚”的战术原则以及“打若不打,不打而打”的拳术运用原理和修为方法。

6、 揭示出形意拳能够有助于培养人的“诚中形外”的品格。

因此,孙禄堂总结、提升、创建并完善了形意拳的理论体系。

二、形意拳技术体系走向完备

形意拳自姬隆峰始至李能然,完成了技术体系第一次由简而博,再由博转约的过程,使形意拳技术架构初步定型。以后经郭云深、刘奇兰、宋世荣、车毅斋、李奎元、李存义、李复祯等人的努力,使形意拳技术在劲力品质日趋深化的同时,其技击方法也日趋丰富。

 

以郭云深为代表,“半步崩拳打天下”,使形意拳的劲力品质日趋深化,然而此时形意拳的技术架构还在不断演化中,如作为形意拳基础的三体式的不同形式即为一例。这种演化本身说明其技术架构尚不完善。

以车毅斋为代表,使形意拳的技击技法日趋丰富,体现在为了吸收其它拳派的技术,使形意拳的技术套路日趋庞杂,然其基础不一。反映出尚未在不同技法之间提炼出共同的本质。

 

民初,孙禄堂对形意拳进行了全面的凝炼与提升,在理论上以《易》为指导,在技术法要上则全以“神气”(中和之气)为基础。在劲性上,将形意拳的劲性提炼为刚球劲。在技击原则上,凝练出直中的原则。在修习心法上化生出“十字中求生活”的法门。在拳性上升华出“诚中”的品质。在技法体系上,凝练出以五行拳为纲,得中和之理。以十二形为目,又为万形之纲,得格致万物之道。形成形式简约、动静一如、劲意浑厚、理法完备的技术体系。

此外在拳术技能的进阶程序上,改进、发展了形意五行生克炮拳和安身炮拳,孙禄堂定型的五行生克炮拳和安身炮拳是对技击这种相互作用运动中的合理作用方式的总结、纯化和凝炼,升华为符合内劲作用原理的作用方式。换言之,五行生克炮拳和安身炮拳修为的并不是一种教条的、僵固的技击招式,而是使人掌握技击中合乎内劲的作用原理的基本方法,并通过修为逐渐成为习者本能的作用方式。所以,修为孙氏五行生克炮拳和孙氏安身炮拳是欲达“不打而打,打若未打”的技击能力的必经之梯。

孙禄堂还通过进一步完善郭云深的三层道理、三步功夫、三种练法的理论,建立了提升劲性品质的阶梯。孙禄堂一方面提炼出诚一、直中、刚球劲等形意拳的特性,提升了形意拳的特性。另一方面又将太极拳、八卦拳的精义融入其技术体系中。在提纯、升华形意拳技术特点的同时,使其技术体系自然与太极、八卦两大技术体系相通、兼容。

孙禄堂改进的形意拳是以无极式筑以呼吸、动静、内劲之根,以太极式得以身法之理,再以孙氏三体式为一气作用之本体,形成四正八柱、周身弹簧、浑圆刚球之意,进而演五行、十二形、连环、对练,经明、暗、化三步功夫,得其全体大用。

所以说,孙禄堂完善了形意拳的技术体系,升华了形意拳的品质与拳性。确立了形意拳成为完备技击技能的必要基础。

经过孙禄堂对形意拳改进、凝炼与提升,使形意拳理论系统,技法简约,劲意精深,锻炼效果明显,因此当年形意拳成为中央国术馆以及国内各省市国术馆的必修课。

三、高手辈出,形成巍然壮观的形意拳流派

民初,形意拳高手如云,第二代硕果尚存者有车毅斋、宋世荣等,第三代则以李存义、刘殿琛、李复祯等为著,第四代以孙禄堂、尚云祥、韩慕侠、郝恩光、李星阶、黄柏年、马玉堂、乔锦堂、董秀升等为著。

 

第五代中以裘德元、孙存周、高振东、朱国福、朱国祯、李玉琳、靳云亭、齐公博、朱国禄、马承智、胡凤山等为著。

 

民初形意拳第三代、第四代和第五代的知名拳家还有很多,数不胜数,不一一枚举。形成了巍然壮观的形意拳流派,被当时国术界称为中国武术四大流派之一,可见形意拳人才之多影响之大。当时中央国术馆以及各省市级国术馆主管教务的国术家中,以形意拳家的地位最为突出,如孙禄堂曾任中央国术馆首任教务主任兼武当门门长、江苏省国术馆副馆长兼教务长,高振东曾任中央国术馆第二任武当门门长,朱国福曾任中央国术馆教务处处长,陈泮岭曾任河南省国术馆馆长、郑佐平曾任浙江省国术馆副馆长、孙存周曾任江苏省国术馆教务长,李玉琳曾任山东省国术馆教务主任、教务长,朱国祯曾任湖南省国术馆总教官,田镇峰曾任山东省国术馆教务长,郭汉芝曾任天津国术馆教务主任,李星阶曾任河北省国术馆教育科主任等。由此可见当时中国国内所有主要的国术馆主持教务工作的国术家几乎都是形意拳的门人。当时在中央国术馆和各省市国术馆担任国术教授、教习的形意拳门人就更多,其中知名者有:中央国术馆教授黄柏年、姜容樵,北平市国术馆教授尚云祥、刘彩臣,江苏省国术馆教授齐公博、孙振岱、胡凤山,上海国术馆主任教员靳云亭、山东省国术馆教习马耀南等。因人数众多,其余从略。

四、形意拳门人擂台战绩显赫

民国时期形意拳门人在国内外各级擂台比赛中战绩显赫,为各拳种之冠。如:孙禄堂曾参加世界大力士格斗大赛,赢得总冠军。朱国福在上海法租界参加国际拳击比赛击败俄国拳击手裴依哈伯尔。在民国时期历次全国性的徒手擂台比赛中形意拳门人战绩骄人,如:

1、中央国术馆首届国术国考(1828年10月)

在获取中央国术馆首届国术国考最优等15人中,形意拳门人有6人:朱国福、张长义、顾汝章、朱国祯、朱国禄、马承智。占获得全部最优等人数的40%。其中朱国福曾先后师从马玉堂、李彩亭、孙禄堂。张长义曾先后师从马玉堂、孙禄堂。顾汝章先后师从严蕴齐(少林)、孙禄堂。马承智先后师从黄树生(少林)、孙禄堂。朱国祯先后师从张凤岩(摔跤)、刘玉春(通臂)、孙禄堂。

2、中央国术馆第二届国术国考(1933年10月)

在中央国术馆第二届国术国考中获得拳术甲等13人,形意拳门人占5人,亦接近40%,他们是马正武、张润淇、李成希、康宝元、李春芳。

3、浙江国术游艺大会(1929年11月)

浙江国术游艺大会比赛结果前10名为最优等,其中形意拳门人有朱国禄、章殿卿、胡凤山、马承智等。占40%。

4、上海国术大赛(1929年12月——1930年1月)

上海国术大赛获奖者为前12名,其中形意拳门人有7人,他们是第二名的马承智、第三名的张熙堂、第四名的章殿卿、第八名袁伟、第九名韩其昌、第十名张长信、第十二名李成希。接近占60%。

此外,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在历次擂台比赛中获得骄人战绩的这些形意拳门人皆隶属形意拳河北派,其中尤以孙禄堂的弟子为最,如朱国福、张长义、顾汝章、朱国祯、马承智、胡凤山、张熙堂、袁伟等。次之是马玉堂的弟子,如朱国福、张长义、张长信等。

五、形意拳出身的孙禄堂成为中国武学领域的巅峰人物

孫祿堂,河北完縣東任家疃人(今屬望都縣),生於1860年12月26日,逝於1933年12月16日,自幼嗜武,曾隨李魁元、郭雲深習形意拳十余年,隨程庭華習八卦拳,后得郝為真太極拳之傳,曾遊歷大江南北,融通十數家武術門類,經提純昇華,創立了拳與道合的武學體系,即孫祿堂武學體系。

孫祿堂天賦聰慧、性情沉勇雄毅,史載生而嶷嶷,超絕常兒。12歲考取秀才,因家貧輟學,後因武學顯名,晚清時肅王從其學,曾被選用知縣、知州。徐世昌任民國總統期間,被聘為總統府武承宣官。1928年3月24日中央國術館成立,孫祿堂被聘為中央國術館首任教務主任兼武當門門長,後任江蘇省國術館副館長兼教務長。著有《形意拳學》、《八卦拳學》、《太極拳學》、《拳意述真》和《八卦劍學》等五部專著及大量武學文論。由於孫祿堂道德修養極高,技擊功夫獨步於時,因此被當時武林譽為“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

1931年9.18事變爆發後,孫祿堂立即從江南返回北平,勸說門下帶隊伍的弟子,與政府合作共同抗日。結果隊伍被收編後,國民政府不准他們對日作戰。1933年10月國民政府又迫於日本的壓力同意與偽滿洲國通車、通郵並禁止一切抗日活動。孫祿堂深感有心討賊無力回天。於是返歸故里,預言自己去世之日,於1933年12月16日早晨6點零5分端坐室內,無疾而逝。當時的許多著名報刊如《大公報》、《申報》、《世界日報》、《京報》以及中央國術館的《國術週刊》、《國術統一月刊》等國術界權威媒體皆對孫祿堂的一生做了極高的評價。

据1935年出版的《近世拳师谱》记载:“孫師祿堂諱福全號涵齋,直隸完縣人,幼從李奎元習形意拳,李之師爲拳法大師郭雲深,孫實學于郭,相從最久,又隨名師程庭華習八卦拳,民初得郝爲真太極之傳,孫師聰慧絕人,又得數位名師真傳,其苦心孤詣非常人可及,孫師喜交遊,行迹所至聲譽雀起,嘗遇方外隱士密授仙法,故孫精易經黃老奇門遁甲諸術,體用如一,其拳械皆臻絕詣,技擊獨步於時,爲治技者冠。徐東海督奉,招爲內巡捕,清室意公亦折節師之,民七入總統府,授六等文虎章,民十七國術研究館成立,聘爲武當門門長,蘇省國術館副館長等職,著有《形意拳學》、《八卦拳學》《太極拳學》、《拳意述真》、《八卦劍學》等流傳於世,孫師一生術合於道,其武藝舉世無匹,晚年行止氣質迥異常人,世人疑之爲神,民二十二年冬無疾卒於裏第,子存周承其傳,亦名重於時。”

形意拳名家李星阶在《拳術初階》序文裏寫道:“世人言近日善者,拳術以孫祿堂先生為絕,劍術以李景林將軍為絕,槍術以李書文先生為絕。余與孫、李、李三位先生皆相識,時相過從。餘雖不才,研究國術亦數十年矣,深知拳術為各門法術之基。孫、李、李三位先生之武藝於近代各占一絕,然究其根底,尤以孫祿堂先生為最。昔日余尝见孙先生徒手破彼之剑,破彼之枪,神勇绝伦。全赖拳术根基深厚耳。”

 

另一位形意拳名家董子英在《技擊述聞》中說道:“孫祿堂先生道德極清、武功極高,其德之清,如天也,無所不容,其藝之高,蓋世也,無人可及。其德其藝,非世人所能測所能知者,其知其行與古之聖賢大德足可比倫,至於技擊末技合於道體,神乎其神,更遙遙不能望,無可比倫者也。今有得其拾一者,足可獨步一時矣。余兄與先生交厚,嘗歎曰千古奇人耳。”

“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孙禄堂于形意拳正合此说,孙禄堂融会百家,通过建立卓绝的武学成就,使自己成为了近代以来中华武林最杰出的代表人物,独步武学巅峰。由于孙禄堂早期武艺的根基主要是形意拳,因此山西形意拳家白守华参加中央国术馆二次国术国考时曾言其师感叹:“没有见过孙禄堂的拳就不知道形意拳有多高妙。”通过当时这些形意拳同门的评价,反映出他们认为孙禄堂代表了形意拳的最高境界,因此,孙禄堂无形中也成为了形意拳的一个时代品牌,对当时形意拳的发展产生了无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