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2月15日
⁄ 寿关顺先生文章
⁄ 共 9602字
⁄ 阅读 7,199 views 次
寿关顺老师 讲述 施勇 整理
按:2006年初,我笔录了一些寿关顺老师浅谈孙氏形意拳的内容,本来仅想在同学之间留记备忘,但依同学们建议整理成文(《寿关顺老师谈孙氏形意拳》)共享在网络上后,没想到得到很多反响,亦有外省市同门与我联系希望更多探讨交流,可惜工作繁忙不及回复者多矣。而每周日上海中山公园寿老师教学时也常有爱好者和同道因阅《寿关顺老师谈孙氏形意拳》前来参学,能在学习孙氏三拳的过程中,与更多的...
寿关顺, 孙式形意拳, 九要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15日
⁄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676字
⁄ 阅读 4,821 views 次
练拳是极苦的差事,不苦不出功夫,而且还要自找苦吃,被迫吃苦也难出功夫。当年老先生很希望他老人家的长孙能够继承自己的拳学,但是我们的这位老师兄吃不得这般苦头,以至于练一趟拳,老先生给他一块大洋,他都不练。如果你没有严格按照孙家拳的规矩练拳,就很难理解。但是如果你严格地按照孙家拳的规矩练拳了,你就会知道,这般苦的确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得了的。比如站孙氏三体式后腿酸痛的程度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而且不...
童旭东, 技击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15日
⁄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134字
⁄ 阅读 4,798 views 次
一、孙氏形意拳与中医
孙氏形意拳与中医关系紧密,紧密在哪里呢?
1、 所依据的理论是一致的:易经和五行理论。
2、 内在修为的基本关系部分来自于中医的实践成果。
换言之,中医是孙氏形意拳的三大支撑之一,另外两个支撑是丹修和技击实践。
因此,在孙氏形意拳中排除易经和五行理论就如同在中医学中排除易经和五行理论一样困难。就目前科学发展水平而言,在这两个领域(孙氏形意拳和中医)内尚不可能用现代科学完全取代易经和...
童旭东, 孙式形意拳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15日
⁄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170字
⁄ 阅读 5,329 views 次
一、发力与肩胯协同
发力有五个基本要素:意、气、筋、骨、形。浅言之:其中意寓于神府,气行于经脉,筋联络骨骼,骨形成架构,形展示劲意。
人体最大的关节就在肩、胯这两个部位。肩胯协同就能够带动全身各节。因此,肩胯协同是发出弹簧力或鼓荡力的基础之一。所以,练拳时一定要注意肩胯协同。那么如何练呢?通过孙氏三拳的拳式,要从每个式子中找到肩胯协同之劲。还要能够将任一拳式演化为若干形式发力。所以,练拳需要琢磨...
童旭东, 三体式, 九要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15日
⁄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519字
⁄ 阅读 5,576 views 次
一、换劲
换劲既是孙氏拳的基础之一,也是孙氏拳的效果之一。换劲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筋骨之劲以气充之,
第二层是劲气之光以神充之,
第三层是神气之能天地沛之。
什么是筋骨之劲以气充之呢?从现代生理科学的角度,我的知识不够,讲不好。我只能从孙门前辈的经验中做个介绍。
众所周知,齐公博先生的例子,每天练两个时辰的三体式,最终几为电人,虽然骨瘦如柴,然而功力深巨,与门外交流,虽缓缓出手,然人莫能挡。这就是...
童旭东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15日
⁄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101字
⁄ 阅读 5,288 views 次
一、
掤捋挤按是太极拳的四正用手,起钻落翻则是孙氏形意拳和孙氏八卦拳的基本用手,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吗?答:有。不仅有,而且孙氏拳对掤捋挤按做了进一步的提升和凝练,起钻落翻是个圈,掤捋挤按也是个圈,两者蕴涵于一圈之形式,相互孕育,随机变化。在孙氏拳中,即可以说以起钻落翻之意蕴涵掤捋挤按之变化,于是使起钻落翻成为形意拳、八卦拳和太极拳这三拳的基本用手,丰富和完备了起钻落翻的用手之意。也可以说以掤捋...
孙式太极拳, 童旭东, 九要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15日
⁄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064字
⁄ 阅读 5,130 views 次
一、浅议松肩
无论是哪派、哪家的拳术,对于肩的状态以及如何进行锻炼都不乏具体要求。肩对于技击是非常重要的部位之一,孙拳九要中的第六要就是关于肩的状态要求:“松肩,松开两肩如拉弓然,不使膀尖外露也。”此语乍听上去似乎平淡无奇,仔细琢磨,却不那么简单。什么才是“松开两肩如拉弓然,不使膀尖外露”的状态呢?
过去学习武艺的人大多都会开弓放箭,因此通过这句话不难找到松肩的状态。但是今天学习拳术的人,找这个状态...
童旭东, 九要, 松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15日
⁄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444字
⁄ 阅读 4,139 views 次
打劈拳时要束身过步,这时全身重量都在一条腿上,略停顿,束身,鸡腿力是否过关,由此可以检验。
鸡腿力初步过关的表现是:此时身体中正不歪斜,并且重心没有左右的摆动。如下图
过步时左脚离开地面,离开地面高度以在右脚的踝骨处为度,此时身体重心全部坐在右足跟,尾闾中正腰下榻,不得晃动。
遗憾的是一些人练这式时,左脚落在地面上,鸡腿力全无。
孙氏拳是极为严格的拳学,练习时偷不得“巧”,讨“巧”必然练不出功夫。
我...
童旭东, 孙式形意拳, 五行拳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15日
⁄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168字
⁄ 阅读 3,493 views 次
源于中国本土的儒家和道家,其学说在本质上是学理性的,而非宗教性的。但佛家则不然,作为来自印度的佛家学说,其本质是宗教的,其学理是为其宗教服务的。这是佛学与儒、道两家最重要的区别。所以,孙氏武学在其学理和语境上皆取自儒、道两家。这表明孙禄堂先生是把孙氏武学作为一门学术而非某种宗教信仰的工具。但是孙氏武学并不排斥佛家的学理,而是把佛家的学理也融合在其武学体系中,换言之,孙氏武学关注的是现世的身心修...
童旭东, 孙氏武学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15日
⁄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705字
⁄ 阅读 3,800 views 次
当拳架子练习纯熟后,仍感到自己功夫没有上身,就需要从周身是否生成球劲上审查自己,审查自己在走架子时是否做到周身球劲。如何审查呢:
1、两个十字是否做到始终拉开。
2、开缩撑挂领顶拧塌是否同时做到,不离须臾。
3、周身劲意是否平均。
以上三点都做到了,并成为自然之后,就要开始往虚里练,所有的规矩要领都不要强化,形式动作如前,唯意要虚。开始时,一般难以始终进入虚境,时虚时实,但要求虚,内外放开。此后要虚中...
童旭东, 松, 拳架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