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雷世泰先生文章 > 正文

太极之道(5)柔和曲线——雷世泰

2012年02月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2905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3,957 views 次

若想避实击虚,以弱胜强,硬碰硬是绝对不行的,柔和曲就是必须的。

什么是柔?就是有韧性,有弹性,在外力的作用下,既不硬脆易折,也不软弱无力,就像百炼的纯钢可以化为绕指之柔,百折而不挠。生铁硬而不实,脆而不坚,一敲就碎;熟铁可以任意折挠却软弱无力,不成形状;只有钢具有韧性,弹性,坚实有力,可以经得住外力的冲击,钢制的弹簧在被压迫时是要向后退缩的,但不会被压得起不来,而是蓄势待发。

这方面的典型例子是空气和水,他们是天下最柔弱的物质,连形状也没有,几乎可以任意地被压迫,被打击,被蹂躏,但任何力量也不能伤害它们,随着本身的被压缩,却可以积聚起巨大的能量,没有人会怀疑这一点。人的肉体虽然不能像空气和水那样去承受压力,但人的精神承受能力却是巨大的。精神上的柔是经过意志上不断的锤炼而达到的一种境界,一种功力,它能够在复杂的外界压力下具有高度的自我调控能力,始终保持不焦不躁,不矜不馁的温和平静的心态,保持彬彬有礼的儒雅的仪态,保持不正面对抗亦不放弃的柔韧精神。

孔子说: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弘,就是胸怀宽阔,肚量大,能忍常人所不能忍。毅,就是坚忍不拔,百折不挠,能受常人所不能受。实际上孔子所描绘的就是一种“柔”的状态,表达了精神修养上对柔的境界的赞美与追求。从操作的层面看,柔又是一种高雅的公关艺术,是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法宝。就像幽默是一种高层次的语言艺术一样,柔就是一种高层次的行为艺术。

需要说明的是,柔不是软弱可欺,与它外表的温和柔顺相反,他的内涵是有力,是自信,是宽宏,是机智。众所周知,人的肌肉紧张、收缩是本能,而放松却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练气功、打太极拳时第一步要求就是放松,也就是柔,它不是天然的,而是要经过锻炼才能达到的。与此类似,人对于外界的压力会本能地产生强硬的对抗情绪和行为,而不会自然的达到柔的状态。这就说明,刚是本能和天性,而柔是功夫与修养。

但是,如果觉得柔是一种很玄妙的功夫,难以达到,因而丧失了掌握它的信心,那也大可不必。当然,把柔练到很高的境界不容易,但要入门,要能在日常应用,却也不难。初学入门就从“忍让”开始。忍一时,让一步,无论对方多么横逆暴戾,都可以大化小,小化无。这是保护自己的基础。“水浒传”中林冲与洪教头比武,对方大叫“来来来”,气势汹汹,连连进击,而林冲却一忍再忍,一让再让,就在忍让、退却的过程中看出了对手的破绽,然后只轻轻一拨将其打倒在地。所以,忍让不等于软弱可欺。人必有所图,才会有所忍,所图越大,忍耐力也越强。只有会忍耐的人才会保护自己不被对手过早地击倒,才能隐蔽自己的意图不过早地暴露,才能赢得时间积蓄和壮大自己的力量。即使像林冲那样武艺高强,身怀绝技,也犯不上一开始就张牙舞爪,也还是要观察一下形势,调整一下部署,待找到合适的时机和突破口再反击不迟。

英雄气概并不表现在一时一事,而是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忍耐不等于放弃。它只是“柔”的一部分,是初级阶段。因为忍让还是有形有相的,别人打你的左脸,你把右脸也送给它打,这固然是忍让了,但是过于明显,打的人并没有因此而放松了对被打者的警惕,哪有挨了打的人不记恨的呢?明显的违反常理。高明的柔功,是将对手之力消弭于未发之时,使其没有出手的理由,或找不到出手的目标。中等的功夫是化解对手之力,使之消弭于无形之中,使对方似乎觉得打中了,却又触之无物,我方没有明显的退避忍让的动作,外表上甚至对此一击浑然不觉,神色自若。下等的功夫才是等对手打在身上,忍而不发,痛而不怒,使对方没有理由再出手。忍让到了无形无相的地步,才算是到了“至柔”的境界。

在实行“柔”的过程中,有一点是至关重要的,那就是要尽量避开正面的打击,不做正面的冲突,不硬顶,而是软接触,软处理。若能顺其来势加以引导,使之向着自己所希望的方向转化则更妙,就是“以柔克刚”了。要作到这一点,只有“柔”还不够,在具体运作方式上还必须遵循“曲线运动”的原则。“柔”是指本身的韧性,弹性,抗击打的能力;“曲”则是指自身运动的法则。停在一个地方不动,静等着挨打,当然不行,必须在运动中化解对方的力,并在运动中积蓄自己的力量寻找反击的机会。只有曲线运动才能作到这一点。这一点在太极图上已经明明白白地告诉了我们,只是很少有人能参悟出罢了。

那么,曲线运动有什么好处吗?当然有。

我们平常所说的“力”,在物理学上是有三个要素的: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也就是说,力不光有大小,还需要有方向和作用点才能成为完整之力,有用之力。绝大多数人只是看到力的“大小”,而忽视了后两点。太极之道则就后两点做了充分的、淋漓尽致的发挥。千斤之力也只在它的作用方向上是一千斤,其他的方向上则无力或少力。做曲线运动就可以避开力的正方向,使之大力化成小力,小力化成无力。

这是因为物体在做曲线运动时运动方向在时时改变着,外力击来时很难作用到实处。曲线越圆滑,这种规避就越巧妙。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容易找到事例。比如一个车轮,用力去击打,如果外力不是正好通过直径,而是偏离圆心,轮子就会转动起来,力就会顺着圆的切线方向滑出而落空。一个球也是如此,任何方向来的力只要不通过球心,都会使球转动起来,而随着球的转动力也被消化和落空。钢盔做成圆形是为了打来的子弹和弹片只要稍稍偏离中心就会滑过去,很难正好打中。将这种物理上的原理抽象出来,推而广之,放之四海,就是太极中的“曲”。

归纳起来,“曲”可以有三层意思:

一,委曲求全;

二,曲线圆滑;

三,曲中求直。

“委曲求全”。自身收缩,精神内敛,不可锋芒毕露,张牙舞爪。锋芒太多,像刺猬,令人望而生畏,徒遭猜忌且不说,不懂得收缩内敛就把自身的虚实完全暴露了,正所谓不战已露败相,夫复何言。只有收缩才能使自己更加充实和有力。手掌握成拳,是收缩了,也更有力了。任何物体在引力的作用下都向着自己的中心收缩,最后都成为球状,这一点很有启发意义,因为球体最稳定,最结实。所以,太极之“曲”,第一就要“委曲求全”,不能作到这一点,其他的就更谈不上。

“曲线圆滑”。如前所述,曲线运动必须圆滑和灵活。圆滑是讲运动时要自然,要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方向,不可有突然的转折,不可出现“拐点”。形象地说就是不出现棱角。棱角实际上就是薄弱之处。用锉刀和砂纸打木头时首先要做的就是锉掉那些棱角,棱角没了,表面也就光滑了。所以,不出锋芒,保证圆滑,使别人无法摸到你的虚实和重心所在,即使想攻击,也无从下手。只有圆滑,才能灵活,才能快速反应,才能迅速地调控自身的的运动以顺应外界的变化。如稍有呆滞就会被逼到墙角。只有顺应着对方的来势不断变化着自己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并敏感地捕捉外力在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变化,才能应付裕如。

“曲中求直”。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曲径是为了通幽。柔也好,曲也好,保全自己并不是根本的目的,根本的目的是克敌制胜,发展自己。曲是为了直。也就是说,在做各种曲线运动时不可乱动、瞎动,每一动都是为了后发制人。曲是为了伸,而不仅仅是为了不受制于人。在柔和圆滑的曲线运动中,在化解外力的同时,就可以摸清对手的虚实,积极寻找机会,做最后的曲中求直、避实就虚的一击,达到太极之道完整的运用。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