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童旭东先生文章 > 正文

孙禄堂先生与杨式太极拳传人的交往及评价——童旭东

2012年02月13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5370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5,761 views 次

孙禄堂先生与杨式太极拳传人的交往及评价

社会上长期以来流传着一个说法:“孙禄堂先生曾找杨澄甫先生要求换艺,用自己的形意、八卦换杨澄甫的太极拳。结果遭到杨澄甫先生的拒绝,杨澄甫先生认为各守所成足矣。”关于这个说法,我从孙禄堂先生的著作中找不到任何蛛丝马迹,从孙禄堂先生和杨澄甫先生的共同弟子陈微明先生的文字论述中也找不到任何蛛丝马迹。

那么,孙禄堂先生有没有与杨式太极拳的前辈进行过交流呢?答案是肯定的。有关孙禄堂先生与杨式太极拳前辈交流的记载有两处。

其一是1931年5月《申报》报道,孙禄堂先生参加“致柔拳社”成立六周年的纪念会,在纪念会上孙禄堂先生讲,自己在20多岁时就曾与杨健侯先生一起研究过太极拳。

其二是在1916年孙禄堂先生为自己的《八卦拳学》写的原序中谈到“乃至辛丑年,又遇同道张秀林,杨春甫(即杨小楼)二君,精于太极拳学.余心又有甚爱之.及与二君互相研究,询问此拳之劲,心中大相骇异,觉作所练两拳之劲,又有各家之法相助,然并不能与此技之劲相符合,因此又与彼等加意研究三四月功夫,始略得其当然之理,如是复练习三四年,并不能知其底确详细之理,后至民国元年,在北京得遇郝为真先生,先生精于太极拳学,初见面时相互爱慕。余因爱慕此技,即将先生请至家中,请先生传授讲习,三、四个月功夫,此技之劲,方知其所以然之理。自此以后昼夜习练,至三年豁然大悟,能将三家之劲合为一体。------”

按照孙禄堂先生的记载,孙禄堂先生曾与杨健侯、张秀林(杨健侯的弟子)、杨春甫(即杨小楼)和郝为真四位先生交流过太极拳。这里并没有杨澄甫先生。

又有人根据孙禄堂先生所写“乃至辛丑年,又遇同道张秀林,杨春甫(即杨小楼)二君,精于太极拳学.余心又有甚爱之.及与二君互相研究,询问此拳之劲,心中大相骇异,觉作所练两拳之劲,又有各家之法相助,然并不能与此技之劲相符合,”这一段话,杜撰说“孙禄堂先生是因为打不过练习太极拳的张秀林等先生,所以才要去学太极拳。”这更是无稽之谈。

孙禄堂先生在这里分明是说自己的拳劲与张秀林,杨春甫二君的太极拳的劲不相符合,拳劲相不相符合与交手之胜负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把拳劲不相符合演义成是“打不过”,这是在偷换概念。事实上历史上不懂太极拳劲的拳家打败了太极拳家的事例有很多,如1928年的首届中央国术国考的最优等15人中就没有一个是练太极拳的,他们更不懂太极拳的劲,但是他们把参加国考中练太极拳的人打得落花流水。同样还有浙江国术游艺大会和上海国术大赛,结果都是如此。所以,不符合太极拳的劲不等于不能够打败太极拳家,二者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

那么孙禄堂先生后来为什么没有继续研究杨式太极拳呢?

关于这个问题,孙剑云老师生前曾明确地告诉我说,是因为孙禄堂先生发现,杨式太极拳在技击与养生方面均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其问题正是源自杨式太极拳的构架与劲力上。尽管现在没有杨露蝉和杨健侯先生的拳照,但是只要看看杨澄甫先生中年时的拳照,便可窥其端倪:其大弓步和扬头、撅臀之架势,的确有悖于技击技术原理。

根据孙禄堂先生的自述,孙禄堂先生学习过的拳术多达十几个门派,孙禄堂先生之所以学习这些门派的拳,并不是由于打不过这些门派的人,事实上,史载孙禄堂先生“与人较艺,未尝负”,同样,也不是因为这些拳术比形意、八卦高妙,而是由于这些门派的某些技术有可借鉴之处。孙禄堂先生是对所习的这些拳派进行了全面地、整体地去芜取精的改造与提炼,通过鼎革理法,构建了孙氏形意、八卦、太极三拳,形成了完备的武学基础技能体系。在这个创新与融合的过程中,只有针对具体技术的合理与不合理之分,根本就不涉及甲派与乙派谁更高明的问题。

由此可见,那些谣言的杜撰者和讹传的传播者们其拳学境界的低浅、偏陋与狭隘。

三、陈微明先生向杨澄甫学习太极拳的原因

长期以来武术界总有一些人,热衷于以讹传讹,歪曲史实,有关陈微明为何从学于杨澄甫就是其中一例。有人杜撰说:“陈微明先生向孙禄堂先生学了六年形意、八卦后,本想向孙禄堂先生学习太极拳,孙禄堂先生说,太极拳杨家为正宗,遂介绍陈微明先生向杨澄甫先生学拳。”根据陈微明先生的自述,上面这段话所讲的内容完全是在捏造。

请看陈微明先生自述:“余幼闻武当派太极拳之名,心慕之而未遇知者。乙卯(1915年)游燕,得见完县孙禄堂先生,授以形意、八卦。闻友言广平杨氏世传太极,丁巳(1917年)秋,访得杨露蝉先生之孙澄甫,不介而往见,”

——摘自《太极拳术》陈微明自序

陈微明先生这段自述清楚的记载了自己从学杨澄甫的原因:1、自幼闻太极拳之名,而“心慕之”。

2、陈微明先生听他的一位朋友说,广平杨氏世传太极。于是陈微明先生“不介而往见”杨澄甫。什么是“不介而往见”,就是没有经任何人介绍,自己就去登门拜访。

根据陈微明先生的自述,陈微明先生是在跟孙禄堂先生学习形意、八卦两年(而不是六年)后,听到他的一位朋友讲(而不是听孙禄堂先生讲):“广平杨氏世传太极”。 陈微明先生是很重师礼的人,他是不会把自己的老师孙禄堂先生称为“友”的。并且陈微明先生明确记载自己拜访并从学杨澄甫之事没有经过任何人的介绍。

所以,陈微明先生从学于杨澄甫,不是孙禄堂先生介绍去的。更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孙禄堂先生说过“太极拳杨家为正宗”这类话。

四、关于俞善行散布的有关孙禄堂先生太极拳功夫的诬言

近日在网络上流传有俞善行编著的《太极拳参考资料》,在其第一章中俞善行作按,内称:“孙禄堂先生本来擅长形意拳和八卦拳,太极拳不会。据一位同志(人行冯同志)得到友人的资料说:前清时太极拳的威名压倒一切拳,孙禄堂和杨澄甫是武术界的上层人物,孙向杨提出交流形意和太极的拳艺,而杨不愿意,孙的心里很气。
  一天,武术家某家宴客,表演所长,中有一人,两手一摊,口里客气的说,我来一下罢,而两手一摊间,已把几位很有功夫的人推动倒向一旁,练毕,孙即上前迎谈,自后拜郝为师,此人即郝为真。
  孙禄堂的太极不及形意,他和别人推手时,常常使人皮肤发痛,用的力气太大,因此有人批评他太极不好,而形意八卦则功夫很好。郝派孙派也是后来别人称呼他们的。”
俞善行写的这段按,如果不是在传讹,那么分明就是在说谎。
俞善行这段所述与当年史实完全相悖,论证如下:
1、所谓“前清时太极拳的威名压倒一切拳”之说毫无依据。

《清稗类钞》是关于清代掌故遗闻的汇编,在《清稗类钞》汇总的清代武术门类中根本就没有太极拳。如果真有 “前清时太极拳的威名压倒一切拳”之事,在《清稗类钞》中是不会不列上太极拳一笔的。因此,所谓“前清时太极拳的威名压倒一切拳”之说纯属杜撰。

2、所谓“孙禄堂和杨澄甫是武术界的上层人物,孙向杨提出交流形意和太极的拳艺,而杨不愿意,孙的心里很气。”之说完全是以讹传讹。相关论证本章前面已述,在此不赘。
3、所谓“一天,武术家某家宴客,表演所长,中有一人,两手一摊,口里客气的说,我来一下罢,而两手一摊间,已把几位很有功夫的人推动倒向一旁,练毕,孙即上前迎谈,自后拜郝为师,此人即郝为真。”这段描写完全是在捏造。相关论证本章前面已述。
4、所谓“孙禄堂的太极不及形意,他和别人推手时,常常使人皮肤发痛,用的力气太大,因此有人批评他太极不好,而形意八卦则功夫很好。”之说与史实完全不符,纯属诬言。
本着孤证不立的原则,请看当年南北两地多方文献史料中对孙禄堂先生太极拳造诣的评价:

1)在1923年出版的《近今北方健者传》中记载孙禄堂先生于太极、形意、八卦三家“三家均造其极”,也就是皆达到三拳的最高境界。《近今北方健者传》的作者杨明漪先生是济南名士又是中华武士会成员,对当时太极拳家多有接触,他在《近今北方健者传》中落笔慎重,如果孙禄堂先生的太极拳功夫不好,他怎么可能公开记载孙禄堂先生达到了太极拳的最高境界呢?!

2)在1932年由李影尘先生为浙江国术馆写的《国术史》这一教材中记载:“孙禄堂的太极拳颇负时誉”。该《国术史》对当时其他各派太极拳及太极拳家皆无赞誉。浙江国术馆的教务长是杨澄甫先生,浙江国术馆以及所在地杭州皆为杨式太极拳在江南的重镇。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李影尘先生若不是以事实为依据,他是不可能这么写的。因此,李影尘先生这一评价是记录了当时的真实情况。所以,孙禄堂先生的太极拳功夫赢得了当时其他太极拳家没能获得的崇高声誉。因此,俞善行所说有人批评孙禄堂先生的太极拳不好,这并非是当年武林对孙禄堂先生太极拳功夫的公论。

3)在1934年5月出版的《体育月刊》中,杨健侯先生的弟子许禹生先生记载孙禄堂先生“于形意、八卦、太极拳皆能穷其理而绝其术焉”、“ 其艺之精微,功之绝纯,南北拳家无出其右矣”。 许禹生先生是太极拳专家,他不仅从学于杨健侯先生,而且还与吴鉴泉等人一道从学于宋书铭,与陈发科先生也有深入的交流。许禹生先生记载孙禄堂先生的太极拳造诣“穷其理而绝其术”、 “南北拳家无出其右”。许禹生先生作为北方太极拳重镇北平国术馆副馆长,同时又是杨式太极拳的重要传人,他不可能不顾事实地吹捧孙禄堂先生。由此可证,孙禄堂先生的太极拳功夫之高超在当时是无出其右的。

4)在1934年出版的《国术统一月刊》中,对太极拳有广泛、深入考察的黄元秀先生在“武术偶谈”中称赞孙禄堂先生的太极、形意、八卦“皆负盛誉。 黄元秀先生是杭州名士,太极拳方面从学于李景林、杨澄甫和田兆麟,与吴鉴泉等也很熟悉,他作为杨式太极拳的传人与许禹生一样不可能不顾事实地吹捧孙禄堂先生。因此,如果一个人“和别人推手时,常常使人皮肤发痛,用的力气太大,”那么怎么可能在太极拳上负有盛誉呢?所以,俞善行的这一说法与当年既成事实不符。

5)在1934年1月29日《京报》上记载孙禄堂先生是“我国太极拳术唯一名手。”这是当时对孙禄堂先生太极拳功夫盖棺论定的评价。

以上这些史料文献,虽然来自不同的方面,但其结论一致,即:孙禄堂先生的太极拳功夫之高超在当时是无人能及的。因此,俞善行所写的孙禄堂的太极不及形意,他和别人推手时,常常使人皮肤发痛,用的力气太大,因此有人批评他太极不好,”这段话与史实完全不符,纯属诬言

当然,上述这些史料的记载只是对孙禄堂先生太极拳造诣的一个概括性评价。下面让我们再看看那些亲身接触过孙禄堂先生的人,他们又是怎么描述孙禄堂先生推手特点的:

柳印虎先生,原中央国术馆武当门科长,先后拜于李景林、李书文门下,后又拜于孙禄堂先生门下。柳印虎先生记载与孙禄堂先生推手的情景是;“与孙夫子推手时,浑然不觉其法,只觉自身气血随夫子之意,时而自耳侧直冲而上似欲冲出头顶,时而又直落而下身体如坠深渊,自己全然无法把持,用意也罢、用力也罢,皆无助于事,身体似已不属于自己。此为禄堂夫子之推手,乃造极之用也,然绝非常人所能企及。”①

再看看当代著名太极拳推手专家郝家俊先生的回忆:“孙禄堂老师的太极拳打手精妙绝伦,与众不同,完全体现了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其中的精微奥妙非常人可以想象的。禄堂老师与人打手,常常仅用两个手指一搭,对方就动不了了。欲退不出欲进不能,无论进退,五脏六腑感觉被无数根钢丝扯住一般,动则欲碎。禄堂老师的手法却极轻微。有时未见禄堂老师如何动作,自己的内脏就如被电击,一下子就瘫倒了,有时在不知不觉中,自己一下子飘出三丈外,却完全没有感到自己身上受力。禄堂老师的打手真是不可思议。如今我研究打手技术也有50多年了,遇见的各派名家也不少,没有见过谁能达到或者接近禄堂老师的水平。”②

此外,顾留馨先生晚年时也谈到:“孙禄堂先生用两个手指(左右手各一个手指)在对方两臂上一搭,就把对方全身都控制住了。”③

以上的柳印虎先生、郝家俊先生和顾留馨先生都是与孙禄堂先生接触过的人,又都是太极拳名家,他们根据自身的亲身经历,记录了孙禄堂先生在推手时仅用手指一搭对方,就把对方完全控制住了,因此根本不可能出现“使人皮肤发痛,用的力气太大”这种情况。

因此,根据当年那些与孙禄堂先生推过手的太极拳名家的回忆,也证明了俞善行所写的孙禄堂先生在推手时常常使人皮肤发痛,用的力气太大”之说完全是不符合事实的诬言。

————————————————————————————————————
一些人通过编造孙禄堂先生的话来诋毁孙禄堂先生的功夫。如上文中“力白”编造的“吾师泻痢多日,日必十数次,尤能玩我若弄婴儿,使我不服其技,鸟乎可?但惜吾师不能常住京城,令弟子朝昔受教也。”
还有人编造孙禄堂先生说什么“尚云祥体刚无柔,为侪辈冠。”
再如有人编造什么“有一年在涿州举行武术表演赛,刘斌的弟子陈云峰练剑名标首位。裁判之一的孙禄堂呼唤陈云峰说:‘你师父刘斌是我的亲师兄弟,他练的八卦掌功夫精纯合一,套路多,比我们的技艺强的多,你师父跟你程师爷几十年如一日,我才跟程师三年,所以我们师兄弟们都找他学,愿跟他接近,研究探讨理论和拳术,你要好好向你师父学习。’”
剑云老师在世时我曾就这些“奇闻”问过老师,剑云老师说:“武林中从来就有那么一些人喜欢瞎编,过去我们是不理睬他们,不过谎话说上一万遍就有可能被当成事实了。现在你能反驳你就去反驳他们吧。”

孙禄堂先生在世时被当时武林誉为“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技击独步于时,为治技者冠”、“武艺竟臻绝顶”等。所以在孙禄堂先生仙逝后,总有一些人要用孙禄堂先生为他们的师门做广告,于是一些谎言层出不穷。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