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童旭东先生文章 > 正文

《从一拳一腿到循环无端》《用腿浅说》——童旭东

2012年02月13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3174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4,200 views 次

一、《从一拳一腿到循环无端》

练习技击,初时都是要从一拳一腿练起,没有这一步功夫,永远进入不了技击正轨,练习一拳一腿的功夫是技击基础,形意拳就是一拳一腿的功夫,形意拳是通过一拳一腿的功夫尽人之性,尽物之性。所以形意拳可以是各种武技的基础。现在很多人忽略了一拳一腿的这一步练习,所以进步不彰。练习一拳一腿并非简单,首先是把每一拳、每一腿练通透,然后再练习如何自然、连续地重复这一拳一腿,再以后才能讲究速率和节奏。现在一些人自以为在练一拳一腿的功夫,但是由于他们没有过把每一拳、每一腿练通透这一关,所以,虽然他们也是每天一个劈拳练上一千次,但是效果并不好。把每一拳、每一腿练通透不是简单的事,要反复按照老师传下的规矩要领不断地体会、玩味。即需要下工夫去练,也需要花心思去悟,这个最枯燥。但这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一步。只有把每一拳、每一腿练通透了,才可以在自然连续、循环无端上下功夫。当自然连续、循环无端非常纯熟时,就需要从虚无中下功夫,忘掉规矩,随性而动。这就是明劲、暗劲、化劲三步阶梯,捷径就是按部就班地练。如果开始练拳就从暗劲或化劲起手,容易绕远,如果身边没有老师时加指导还容易走弯路。正确的学习方法是“三回九转是一式”。
练好两三腿,一般人根本无法近身,如练好正踹、侧踹外加一个鞭腿,将这三种腿法的速度和劲力都练到随心所欲,一般就难遇敌手。这是传统武术的基础。现在练传统武术的人,一般很少有这么练的,都是上来就学以轻破重,以巧制敌。于是境界虽高却没有基础,所以就上不了擂台。上去的,打得也很难看。练传统武术,也是要从最基础的一拳、一腿练起,练到精,才能进一步去研究巧劲。

二、一拳一腿不简单

剑云老师说:“虽说打拳就是一拳一腿的练,可一拳一腿里的东西并不简单。”

怎么不简单呢?在一拳一腿里有基础、技巧、特性、功力和经验,是五者能力的综合反映。

就以劲力而言,不同的拳派甚至同一拳派不同的人打出来的效果都差异很大。以崩拳为例,这里含有速度、硬度、力量、旋转和感应能力。不同的人在这五个方面其特征是不同的,由于特征不同,同是崩拳,在运用时,相应的条件和技术也就不同。比如,速度为主的,运用时是以打对方的空档为主,因此运用崩拳时,相应的条件和技术都要为此而设。以力量为主的,运用时是以实击实为主,强调正面迎击。相应的条件和技术也要为此而设,才能够运用得手。而以旋转为主的,运用时是以吞入后而发即缠裹滚动突发,追求接入对方来拳时尽量使接触面积大。同样相应的条件和技术要为此而设,才能运用时产生效果。当然任何有质量的劲力都是五合一的劲力,虽说都是五合一的劲力,不同的人发出劲力中五者的比例不同。这里不存在谁好谁差,也不存在层次高低。决定高低的是:谁的崩拳的劲与相应的应用条件和技术结合的好,谁就水平高。谁的崩拳的劲与自己的身体条件结合的好,谁的造诣就高。

所以从练习一拳一腿开始,就要从中发现自己的特点,逐渐将特点发展为自己的优点。

所以,并不是打崩拳都如郭云深先生一样就是最好的,如果你的条件与郭云深先生不同,即使你把崩拳练得与郭云深先生一模一样,对你而言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孙存周先生就说:“我就是要和我爸爸练得不一样。”当师徒二人的个性以及身体条件不同时,练的不一样就对了。过去传承高明的功夫都是师傅找徒弟,找禀性相投的徒弟,所谓道传有缘者。有人总爱标榜自己练拳和老师打的拳一模一样,其实这并不能说明你的造诣高。大多数情况下,反而说明你没有把老师的拳吸收为自己的。

拳术技击是极具个性化的艺术。即需要有明师传与规矩。也需要自己不断研究自己,悟求自我的发展。在不断的否定中发现自我、建立自我。这就是练拳。所以,练拳能够修身。

三、《用腿浅说》

用腿,一为踢,二为跑。
广义的讲,踢就是腿法即包括用足也包括用膝。而跑即包括步法的闪赚腾挪,也包括体能训练。
技击中的腿法千变万化,但是常用腿法大略有十种,即蹬、点、撩、砸、铲、鞭、摆、钉、截、缠等。当然如果细分,还可以再分列出多种:如掏、抹等。这两种腿法技术难度大,当代下这种功夫并能掌握其技术的人已经很罕见了。上面讲的这十二种腿法都需要一个一个的单独练习,全部都能纯熟掌握并运用自如者历代都是很少的,更不用说现在了。孙门前辈中把这十二种腿法都掌握得精纯入化,即劲力通透如电又变化神妙、运用自如的,只有孙禄堂祖师、孙存周师伯、孙振川师伯、裘德元师伯、崔老玉师伯等数人。这十二种腿法中有些功夫需要自幼练起,成年后才开始学,就学不成了。可见练腿之不易。大名鼎鼎的李玉琳师伯初次拜见孙禄堂祖师时,祖师对他说:“你找我晚了,不过你还能练出一只胳膊。”后来李玉琳师伯果然在武林中赢得“铁臂苍猿”的美誉,但是他腿上的功夫就没有继承到孙门的精粹。不是祖师不传,而是因为李玉琳师伯拜在祖师的门下时,年龄已经40岁,很多腿上的功夫他已经不能练了。所以练腿要从小练起。
现在学习形意、八卦、太极的人,很少有在用腿上下功夫的,甚至有人认为用腿是低俗的功夫,不屑于练习和更没有深入研究,这真是一个大大的认识误区。孙门的技击训练体系是把人体所有的功能都能健康地充分地发挥出来,合理地用于技击。因此岂能放弃腿法的研究和练习。有些知名拳师放弃腿法,说明在他们的技击技术体系上必然是有严重缺陷的。目前练习形意、八卦、太极的人一般都不能适应实战的需要,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对腿法的研究和练习。而目前个别几位尚能实战的所谓的太极拳师,都是原本曾练习过多年的腿法,有的曾是跆拳道的知名教练。因此,练习形意、八卦、太极的人如果仅仅为了健身,或为了品尝一点技击的技巧,也许可以不去深入研究腿法。但是如果想成为一个实战家,那么就不得不去深入地学习和研究腿法。否则,就是梦想而已。
可能有人不同意这个观点,他们说当年杨澄甫如何,吴鉴泉如何,陈发科如何,意思是这些拳师并不善腿,照样成名。那么,我要反问一句他们这些人真的能实战吗?我承认他们都有功夫,但是根据我所掌握的材料,他们的功夫与实战本领还不能划等号。有些太敏感的例子我就不举了。只例举两个早有报道的事,其一是当年在江苏国术馆,太极拳教师郝月如与少林拳教师李庆澜切磋揉手,李庆澜远不是郝月如的对手,被玩于股掌之中,如弄孩童。后来两人切磋散手,李庆澜知道郝月如的厉害,保持距离不与之接触,采取前纵后跳,左右闪避的战术,突以低腿抽中郝月如向前迈步的小腿迎面骨,并趁郝负痛迟滞之际,李出拳在郝月如脸上一晃而收。至此胜负已分。虽然郝月如的揉手功夫很好,身上的劲也好,周身如有弹簧,但是实战却不敌揉手远不如自己的李庆澜,因李闪赚腾挪的功夫以及用腿的功夫都在郝之上。所以闪赚腾挪的步法与灵捷的腿法在实战中是很重要的。腿要能用,还要能跑。说到跑,当年胡凤山师伯就吃亏在这点上。1929年杭州举行全国擂台赛后,上海紧跟着也搞全国擂台赛,当时公认胡凤山师伯身上的劲最好,是其他选手不能比的。结果胡凤山师伯在首轮就被年仅20岁的少林拳手郭世铨淘汰。郭世铨知道胡凤山师伯的劲好,沾身纵力人莫能防。所以始终保持距离,不与胡凤山师伯接战,当时擂台长宽各十几米,郭世铨充分利用这个场地,在第一个回合里以跑代打,消耗胡凤山师伯的体能。在第二个回合,郭世铨进一步消耗胡凤山师伯的体能,同时见机反击,采取打了就跑的战术,虽未将胡凤山师伯击倒,但因点数上占优而淘汰了胡凤山师伯。这是第二个例子。此战前,孙禄堂祖师带领胡凤山师伯等人在阳彭山上跑山时,胡师伯都应付了事。此战之后,胡凤山师伯开始认识到了体能的重要。踢腿和跑步常常是形意、八卦、太极三门传人最容易忽视的功夫,或者说是最不屑的功夫。但是这两样却是技击实战中最基础、最有用的功夫之一。孙存周师伯的弟子刘树林先生就很强调跑步的训练。踢腿和跑步与内劲的培养并不相悖。我们不可自己主观地设置藩篱,使我们的技能远离了实战。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