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雷世泰
2012年02月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2905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3,990 views 次
若想避实击虚,以弱胜强,硬碰硬是绝对不行的,柔和曲就是必须的。 什么是柔?就是有韧性,有弹性,在外力的作用下,既不硬脆易折,也不软弱无力,就像百炼的纯钢可以化为绕指之柔,百折而不挠。生铁硬而不实,脆而不坚,一敲就碎;熟铁可以任意折挠却软弱无力,不成形状;只有钢具有韧性,弹性,坚实有力,可以经得住外力的冲击,钢制的弹簧在被压迫时是要向后退缩的,但不会被压得起不来,而是蓄势待发。 这方面的典型例子是...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1499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3,386 views 次
太极阴阳双鱼之间的斗争好比是在互相追逐、互相竞赛、互助搏击,而这种斗争不是头对头、硬碰硬的,而是首尾相接,避开头部,攻击尾部。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原理----避实击虚。 避实击虚的原则说起来容易,理解起来也不难,真正做起来却绝非易事。如果仅是功夫不深,无法洞察虚实,找不准,无法入手,到也罢了。实际上,很多时候是思想上的障碍。比如,要避实击虚,首先必须“避”,即避免正面的冲突,避开敌人正面的攻击和...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948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3,919 views 次
通过上节对太极图的观察分析,可以总结出太极的两条基本原理: 一,阴阳互易原理。 二,柔和曲线原理。 阴阳互易的思想是宇宙万物运动变化规律的哲学反映。中国古代奇书《易经》近年大放光彩,不但中国人又对其燃起新一轮热情,就是西洋人也对其推崇倍至。 一部《易经》讲的就是一个“易”字,它包含着变易、交易、简易和不易四层意思。 变易,就是变化、运动,事物都是变化的,阴阳本身也是变化的,运动是绝对的、永久的,静止是...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1128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3,846 views 次
这个图形(图见<什么是太极拳>附图)对中国人来说是太熟悉了,在东方神秘主义哲学、宗教中它象征着本原、初始、运动、演化、冲突和统一。而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则代表着神圣、奥秘、力量、正义、智慧和奇异。老百姓常把它用来作为驱妖辟邪的震慑符号。外国人也有更虔诚的,如韩国人就把它弄到了国旗上。这说明,在中华文化圈内太极图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一种东方文化的象征。 但是,又有多少人仔细端详过太极图在一分钟以上呢?...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1176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3,506 views 次
太极拳就是以太极之道贯穿始终的拳术,下面把我2009年出版的<以柔克刚>一书的自序摘在后面,对太极之道做进一步概括的说明.太极的道理在中国武术(特别是内家拳),中国兵法,中医,中国书法(包括以汉字为元素的诗,书,画,印)这些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华文化精粹中是一以贯之的,而以上这些都是别种文化没有可类比之物的.换句话说,真正的中华传统文化离不开太极之道, 离得开的就不是. 太极之道 “ 道”,就是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是...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917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3,785 views 次
首先是拳。是和其它拳一样,能打,能实战的拳。其次,它是以太极理论作为基础和指导思想的拳。两者合起来,才是完整的、真正的太极拳,缺一不可。 太极理论是什么?以太极图为象征的阴阳互动互易理论。阴和阳之间的关系,一个是量变关系,一个是接触关系。从量变关系看,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而阳,阳极而阴;互为依存,互为消长。“反者道之动”,阴阳构成一切运动之本,所谓“中和”者,阴阳协调、和谐之态也。太极图中阴阳相...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3027字 评论 1 条 ⁄ 阅读 4,324 views 次
“九要””三害”规矩虽多,要领简单,一言以蔽之,放松而已。心态放松,筋肉放松,得放松处全放松,以平和心境慢慢练去,认真做去,自然成功。从一开始就强调放松,不但形体上松,意念上也要松,打拳也要有平和心境,不急不躁,澹泊宁静。首先是心理上的放松,心理领导生理,意指挥形。陶渊明《归去来辞》中有句: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心本来就是御形的,如果反过来被形牵着走,岂非悲哀。 对于要不要放松,前面已经讲了...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881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781 views 次
形意的来源有多种说法,大家都愿意认同的是远源自达摩老祖的易筋经和洗髓经,由岳飞发掘整理而成的,虽美妙,但不可信,就像武当张三丰创太极拳一样,只是故事,从来没有确凿的史料记载和传承有序脉络清晰的拳种演化发展资料为证,所有的都是展转相传的故事。形意的起源至少是清朝以后的事,而且那时的形意也只是雏形,真正完善应该是清中期以后的事。从形意的基本动作来看,显然有着深深的农耕操作的痕迹。劈拳的起落与抡锄头...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5085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556 views 次
 我与孙门的渊源,要从我的爷爷拜孙禄堂老先生为师算起,历经三代,将近百年,说是世纪之情、百年之缘,不为过矣。 我爷爷字师墨,讳观群,生于1889年,卒于1964年,祖籍四川井盐县,是大清银行学堂第一届毕业生,自中国银行组建起即服务于斯,直到1949年退休。他本是文人,家族,亲戚中并无一人习武,却奇迹般地与孙门武学结下了毕生缘分,并泽及后代,这不能不说是三生有幸了。 在拜入孙门之前,我爷爷从来没有锻炼的习惯。加...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3341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042 views 次
练拳者如牛毛,得道者如麟角。何也?种种条件所限也。要有明师(也可能是名师,也可能否)指点;要本人资质优异;要能下苦功夫;还要有缘分。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明师者,明白的老师,用现在的话就是好教练。好教练可能原来是好运动员,这样最好,因为他有当运动员的体验,但也不一定非是不可,只要他能精通理论,并知道如何把理论变为学生的实践,就是一个好教练。我们常看到国际的大牌球星退役后想当教练要先进修,通过教练...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