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更多作者文章 > 正文

从武术的继承说起——昌沧

2012年02月22日 更多作者文章 ⁄ 共 1647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4,186 views 次

这三十年武术的健康、全面发展,可以说仍处于摸石头过河的阶段,难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这儿不拟展开,仅就民间武术的继承与弘扬,谈点感悟。
三次活动

北京孙禄堂    北京孙禄堂武学文化发展中心于2004年10月成立.从第二年开始.他们每年一次,连续举办了三届孙氏武学文化交流观摩大会,他们的目标是继承与弘扬孙氏 太极拳、孙氏形意拳和八卦掌(拳)。中心不仅继承与弘扬孙氏各拳种的技艺,还探讨孙禄堂先生的道德文章、人格魅力和武学思想与文化。

中心举办了三次活动。在江苏盐城市举办第一届时,与会者一百七十多人:第二届在北京郊区举办时,由于条件有限,只规定为150人,但实际参加者超过了很 多;2007年11月2~5日,在河北定兴县举办第三届时,来自北京、天津、上海、河北、河南、江苏、湖南、四川,广东、黑龙江、辽宁11省、市的孙氏武 学传人和爱好者,组威了28个代表队参赛,仅运动员就达262人。

这第三次活动,由定兴县文体局承办,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河北省体育局领导也前来祝贺。开幕式那天,各省、市方队入场,以该县县委书记王林为首的四大班子主要成员都参加了。

开幕式还进行了集体和个人的精彩表演。首先登场的是当地群众表演的大型歌舞,然后是28人表演的木兰扇、9人的京剧大联唱,以及李斌、霍培林、雷世泰等的 形意、八卦、太极拳表演,博得了一阵又一阵的掌声。在大家的簇拥下,孙禄堂先生80岁的孙女孙婉容教授出场表演了孙式太极拳,把整个会场的气氛带入了高 潮。

技与理并重

观摩比赛分太极、形意、八卦拳械及集体、对练和其他拳械等10类、22项进行。参赛最年长者为87岁的苏笑尘,最小的娃是王竞洋、王澳,只有7岁。

此次活动安排得很紧凑,除上、下午分两个场地同时进行观摩、比赛外,晚间在宾馆大厅还举行了孙氏武学文化学术交流会。可容纳二百多人的大厅座无虚席。

明年的活动,初步拟定在深圳市,由孙氏拳的后继者李斌先生主持的深圳市弘武俱乐部等举办,其举办原则是:精心策划,严密组织;科学分组,各得其所;技理并重,求精求高。

先生“平定兴”

这次活动在定兴县举行是有渊源的,用当地老百姓的话:“俺定兴县是孙禄堂先生的第二故乡。”

一代武林宗师孙禄堂先生的弟子遍及海内外。我粗略统计了一下,其弟子中,在武术界声名显赫的武术家、技击家,如陈微明、金一明、窦来庚、朱国福、朱国禄、 朱国祯、曹晏海、胡凤山、靳云亭、郑怀贤、李玉琳、李敦素等不下五十人。孙禄堂先生为中国武术事业的发展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上面提到的孙先生的高徒“三朱”,就是定兴县人。据《定兴县志》载:”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是年,武林高手孙禄堂随县令抵县,在境内收徒传 艺。”孙氏武学,后传遍海内外,其中山东、四川、湖南、内蒙古、重庆、张家口、唐山等省、市第一代传人,皆为定兴籍的弟子。“孙氏武学弘扬了定兴,定兴人 也弘扬了孙式武学”。

恳切地呼吁

写到这里,我想起一件颇为痛心的事。我和童旭东、李斌三人与当地两位孙氏弟子到望都孙禄堂先生的陵园拜谒。我大失所望。陵园门前实为两栋房山的过道,也就 两米多宽、七八米长。左边的房山口堆满了杂物,简直下不了脚,煤堆和破石乱砖,且杂草丛生,一片衰败零落的景象。

走进陵园,环顾四周,更是目不忍睹!左面围墙,被刨开了一个足有四米宽的大豁口;右面也是如此,只是更大了一些。齐人高的杂草长满陵园,只因深秋,都半枯 黄,有的已倒伏。小小的坟丘,系孙先生与夫人的合冢,用水泥糊上的,四周也都被杂草包围。墓后立有一小碑,碑文已辨认不清,据说是孙氏先人的墓,基本平 了。值得欣慰的是孙先生的大墓碑依然矗立。可遗憾的是碑文的个别地方,文字已经给剔平,辨认不清了。

作为一个武术文化的爱好者,我恳切地呼吁,保定市和望都县人民政府真的应该关心、过问,募集资金,将陵园修葺一下。此外,我觉得市县可考虑把这个陵园列为 “市、县两级文物保护单位”,挂上保护标志,让这里成为一个旅游、瞻仰的圣洁之地,让海内外孙氏家人和门徒们以及孙先生的仰慕者晋谒之后,在心灵上得到快 慰和升华。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